香港人的話題
在太古廣場的書店裡看到一本蕭芳芳寫的書叫《洋相》,我一拿起便放不下了,實在寫得太好,是關於外國人的社交禮儀的。書中所教導的禮儀,香港人完全做了相反的事情,這是既可笑又可悲。
其中一篇文章叫《該避免的問題和話題》,我也不厭其煩打出來給大家閱讀:
洋人有這麼一句話:「寧可不開口,讓人懷疑你是個蠢材,也不要開口胡謅,讓人立刻肯定你是個蠢材!」該說的說,不該說的不說是為上策。
不該問的問題包括:
1. 對方的年齡;
2. 對方的收入;
3. 對方所買東西的價錢;
4. 對方的私生活,例如「為什麼還不結婚?」,「為什麼跟某某離婚?」,「為什麼要看心理醫生?」等等;
5. 釘著醫生儘討自己的病情,逮著律師問一大堆關於法律的問題。(在非辦公時間,專業人士應該有權拋開自己的職業,享受一下人生。)
不該觸及的話題包括:
1. 不幸的事情,例如悲慘的意外、某人斷氣的經過。
2. 自己怎麼怎麼命途多舛。(別人不見得個個命好、事事如意,肯定不想在交際場中聽你訴苦。)
3. 張家長、李家短的是是非非。
4. 研究自己的健康問題。
5. 賣弄自己的學職,炫耀自己的成就。
不該選不配合對方身分的話題,譬如:
1. 對著單身漢談幼兒教育,
2. 對著上了年紀的老頭兒談女人的時裝,
3. 對著外國生意人談「元曲」,
4. 對著交際花談婚姻道德觀。
必須小心處理的話題:
1. 宗教信仰,
2. 不同的政見,
3. 性問題,
4. 不同的審美觀念。
天啊,我認識有太多的人,以上的全都中了。以上需要注意的地方,我大部分都有注意到,其實我本來不知道這是外國人的禮儀,也不知為何自己會如此。
我舉例為何我的朋友們都中了,由上而下。問我年齡其實我不介意的,年齡對我來說不是秘密,但我知道許多女人都介意,不過如果是認識多年的朋友我會問,但如果她們不答我也會識趣。
問收入通常是旁敲側擊,他們會問得很有技巧的,但問也是不對。問我所買的東西的價錢,這個最多,但同樣的我也不介意,而我對自己則很嚴謹,不容許自己問朋友一項花費的價錢。
東家長西家短,這個是香港人最喜歡的,因為很多香港人都沒有嗜好,生活無聊,沒有什麼趣事和經驗可以分享,但又不想講自己的事,於是便講別人是非了。
研究自己的健康問題,這個我覺得可以講,因為可能朋友也有經驗,或者他會知道怎麼處理,但不能太多,不能把朋友當作私人醫生。
對著單身漢講帶孩子,也就是很多有子女的女人,會跟單身女人講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吧,也不理會人家想不想聽。
對著老頭子講時裝。所以跟一些不愛打扮的朋友聚餐,我不會講美容化妝的,我不會講一些他們不感興趣的題目。
宗教信仰。對著一個無神論者或反基督朋友,我不會講自己信仰。至於審美觀念,當我跟朋友對美的看法不一樣,我會以「你不喜歡這種style」作為結論,不會和他爭辯。所有事情,當意見不一樣的時候,我會轉換話題。
及當我知道他的資料錯誤時,或知道他記錯東西,我也不會更正他,以保存他的面子。
洋相 |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