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需要關心




在太古廣場的書店看到一本英文書,書名大概是「如何快樂」,以為內容又是老生常談,但翻開來看,有幾句話卻令我有所得著。


作者說當一個人遇到重大打擊,比如是親人去世,這時他的情緒會得到改善。我們都以為失去親人不是很傷心嗎?原來這時因為你很傷心,所以會得到很多朋友的關心慰問,跟別人的關係密切了,反而會有利於情緒。



因為我們都是成年人,我們都認為表達對被關心的需要,是羞恥的,是不成熟的行為,但需要被關心哪有年齡之分?所有人都需要關心,也沒有男女之分。



悲哀的是當我們沒有特別事情發生時,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問候我們,一定要我們主動說出近況,報告一件不愉快事情,才會得到很多的關注。但是不是在我們順境的時候,我們就不需要被留意呢?很多喜悅我們也需要分享,很多決定我們也需要意見啊。



去年我罕有地在臉書說了一件不愉快事情,令我意外的是朋友們的反應那麼大,一些從不留言,從不讚我的文的朋友,也站出來支持我。如本文開首所說,真的要有不好的事情發生,人家才會看你一眼的。



多年前我閨蜜的女兒才是個幼兒,有次我去她的家吃飯,我們在聊天,冷落了這個尚未學懂說話的小女孩,她突然尖叫一聲,以吸引我們的注意。她的叫聲是一種抗議,想我們停下來看看她。



這種attention seeking(引人注意)的行為,也會出現在大人身上。其實我們也不想自己像個小孩子,一有身體毛病或一有心事就寫出來,但如果我們不這麼做的話,是不會有人問我們近況,問候我們身體,我們是沒有機會報告和傾訴的。



聽說老人也特別需要關心,但他們會指出身體的痛楚來尋求關心,卻不會訴說心靈上的空虛,因為身體問題會較易得到理解。



在人人用facebook, 不再說電話閒聊的今天,我們比資訊不發達的以前更缺乏愛,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更大,我們更孤單寂寞。其實即使你主動問候朋友,他們也會覺得你唐突,在今天的社會,人們認為互不聯絡才是朋友之間的相處方式,多麼荒謬。


 英英facebook




晚飯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憎人富貴厭人貧

藝術家脾氣